由澳門道教協會、澳門道樂團主辦,湖北省武漢長春觀和澳門南北武術學會協辦的‘澳鄂道樂欣賞會’於7月5日,晚上8時,假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音樂會上半場,由東道主澳門道樂團演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澳門道樂團頗具規模的樂隊陣容,拉弦、彈撥、吹管、敲擊各個聲部咸備,其樂員臻至38人之多,加上法務團共50多人;大、中、小學生佔了樂隊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他/她們嫩稚的臉上綻露著自信的神采,這讓受眾有了更強烈的期許。
開場曲為《迎九皇》。九皇大帝信仰是道教重要內容之一,特別在東南亞一帶十分盛行。道教崇奉的斗姆元君乃北斗眾星之母,並化育九星即九皇,掌管人間的禍福生死。本曲由該團音樂總監王忠人教授將澳門道場上九首迎帝的韻曲,利用音樂邏輯,結合科儀宣行需要加以綴聯編配。樂曲在號筒鳴響,法鼓擂動的鋪墊下,嗩呐吹奏出莊重、肅穆的引子後,樂隊以全奏進入主題,繼而通過調式、節奏、音色、音響的變化,著意刻畫出九皇大帝降臨的魁弘場景。其間,配合經師高功的詠唱和踏罡步斗的科范儀式宣行,使得全曲歌、舞、樂渾然一體,展現出道教音樂的獨特魅力。
第二首樂曲是《人生悟》。這是一首啟悟人生的道曲,道教貴生,無量度人。當人們從追逐名利、權勢、物欲中解脫出來,便會感受到了釋放和自由的喜悅,人生也就更快樂了。樂曲開始,洞簫以嗚咽似的吹奏,讓人感受到曲調的低廻與悲切,好像在訴說著凡塵中人生的苦痛與煩惱。隨著音樂的展開,曲調漸趨明快,當節拍由4/4轉為2/4再到1/4時,音樂的情緒前後形成強烈反差,明亮、開朗、歡快的氣氛由然而升,喻意著人生感悟的最大喜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特邀了兩位葡國愛舞女士Claudia Brandao, Mariana Pereira 參與演出,她們以芭蕾和現代舞的語彙,來詮釋人生悟的過程和意境。這個節目也在一個層面上彰顯著本澳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態環境以及種族、宗教和諧融洽的社會形態。
《玉皇讚》是該團表演的第三個節目。此曲是澳門道教科儀音樂中的經典韻曲,全曲具《全真正韻》(十方韻)的影子,也是澳門道樂團深受歡迎的曲目。該曲曲體長大,曲調優美典雅,拖腔延綿,具有昆曲、粵曲的行腔特點。此次演出在以往傳統誦唱的基礎上加入了武術元素,澳門南北武術學會的會員以道家的太極拳術和塵拂配合表演,在聽覺享受的同時,也從視覺上增加了可看性,表演形式上作出了新的嘗試。
接下來表演的《太乙讚》,是讚頌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韻曲。樂隊演奏,間以詠唱和高功步罡及手訣,加上舞台燈光的配合,描繪出頌揚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及救贖幽魂的讚美音畫。樂曲以笙的獨奏開始,樂手用呼舌吹奏出兩小節的和音,恰似白鶴亮翅,將樂思引向太虛。全曲是用兩個不同調式(徵調式和商調式)的七星序,將三首韻曲串聯起來。“序”,其實就是過板或叫間奏,“七星”是指板式。“序”廣泛使用于韻曲段落及兩首韻曲之間的連接和壇場的轉換,而澳門道場上序的特色是法器和樂器齊奏共鳴,非常器樂化,極具音樂感染力。
第五和第六個節目是詠唱《道德經》。先由2015《道德經》中學生歌唱比賽冠軍隊—勞工子弟學校詠唱隊,在澳門道樂團伴奏下,分別以粵語和普通話唱誦了《道德經》第四十一章。30位女生,發音淳樸自然,聲線甜美柔順,節奏、音準把握得不錯,精、氣、神充盈,全情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由於沒有男聲,使得音響少了一層厚重的底色,這不能不說是些許的缺憾。此外,指揮也應在調動歌者的情緒方面化些氣力。 緊接其後,由2015《道德經》中學生組合歌唱比賽冠軍,勞工子弟學校的劉佩儀、李綺婷、梁嘉雯、林嘉兒,演唱了《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兩個聲部清晰可辨,聲音響亮,音色也比較統一。感覺上一聲部稍弱些,因此在兩個聲部的平衡方面要再拿捏下,或許可以塑造更加完美的音樂形象。這兩章均是樂團音樂總監王忠人教授譜曲,音樂風格以古代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為基調,注重了曲調旋律的歌唱性。如果由齊唱進而發展成四聲部合唱,那麼《道德經》歌唱比賽的藝術水準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上半場最後一個節目是吹打樂《文武點絳唇》。這是一首澳門吉祥道場具代表性的鬧台耍曲,此曲除了道教傳統曲牌,更融入廣東粵劇傳統劇目,如《玉皇登殿》、《六國大封相》及《點將》排場的曲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慶雲道院第四代傳人、現任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道長,作為領軍人物親自執掌法鼓,其子吳炯章也手持法器奉伺於左。敲擊樂器除常用的擊樂器外,特添了現已少用的沙鼓及雙皮鼓等。吹管樂器配置也比較到位:兩支嗩呐、兩支笙、四支笛簫,外加兩支號筒和牛角。整個節目的演出,打擊樂相當出色,吳會長的鼓技堪稱精湛絕倫:細密均勻的鼓點、靈活多變的手法、諳熟的傳統套路、卓越的駕馭能力,都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此次演出,吹管樂手全是以站姿演奏,與打擊樂的配合漸入佳境,段落之間的銜接也自然順暢了許多。可以看出,這首曲目的表演趨於成熟,道教音樂的百花園裡又綻開出一枝鮮豔的奇葩。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由來自黃鶴樓故地的武漢長春觀經樂團擔綱演出。長春觀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歷史悠久,地位顯赫,高道輩出。此次,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武漢長春觀方丈的吳誠真道長,親自率30多位團員蒞澳參演。該團是次的演出,以音樂為載體,把宮觀道士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片段,搬上舞臺,讓人們管中窺豹,略見一斑。第一個節目《玄境神光》,月光下幾位可愛的小道童正襟危坐,在資深道長引領下,誦讀太上《清靜經》,正所謂紫煙嫋嫋,鐘聲悠悠,月色皓皓,經聲朗朗。隨著起韻《三皈依》,三位高功緩步入壇,以法行儀,祈願小道童虔誠向道,志心皈依道經師三寶。經師唱誦的《三皈依》,是通用于全真道十方叢林的《全真正韻》。此韻曲調清幽淡雅,重聲韻不尚華彩,具有濃厚的殿堂氣息與宗教意味。
《創意武術—少年中國說》是長春觀經樂團表演的道教武術節目,不管是南拳還是北腿,淩空的飛躍或是徒手的翻滾,幾位青少年道長以其不凡的身手,旨在回應百多年前”少年強則國強”的醒世諍言。
古琴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象徵,也是道教徒修身養性的法器。舞臺的一側,一位道長焚香撫琴,那琴聲透徹悠遠,通達清亮,寬厚溫潤;另一道長遙相呼應,以歌和之。這就是長春觀經樂團《琴歌雲鶴》的場景,兩位道長以琴聲和歌聲抒發著玄門之眾妙。
音樂會的壓軸節目是長春觀經樂團的道教音樂劇《問道長春》。表演中,從一位青年坤道的視角入手,對話三位在長春觀歷史上著名的高道—丘處機、侯永德及謝宗信,他們分別用道白和歌唱,敘述自己修道之所感之所悟之所得,描繪出長春觀高道輩出的群體形象。他們的這一表演形式,頗像源於唐,始於宋的“道情”。他們借鑒、沿用這一傳道佈道的傳統音樂形式,道味十足,凸顯原創性,值得稱讚。
音樂會取得了成功。她的成功,體現在演出的規模和參演的人數都創下澳門道樂團之最;體現在道樂表演的形式更趨多樣化,多種文化藝術元素的揉入使得節目內容更加豐富;也體現在是次音樂會觀眾的出席率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新高,劇場幾乎爆滿;這場音樂會也讓我們見證了澳門道樂團的快速發展和長足的進步以及在培養年輕人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所作出的成績。近幾年來,澳門道教協會和道樂團不遺餘力地通過各種形式和管道發掘和培訓年青樂手,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和正在成為樂團的骨幹。
« Prev:澳鄂道樂欣賞會 慶祝澳門申遺成功十周年——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演奏會: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