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道教科仪音乐澳沪道乐欣赏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澳门道教协会及澳门道乐团举办一连串的庆祝活动。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 ,下午二时四十五分,假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道教科仪音乐-澳沪道乐欣赏会,作为庆祝双庆系列活动的序幕。特邀上海城隍庙道乐团来澳与澳门道乐团及澳门少年八音锣鼓团、澳门道教协会法务团共同演出,呈献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和上海道教音乐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澳门八音锣鼓,吸引大批观众入场欣赏。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先生、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先生、全国人大代表陈虹女士、中联办协调部吴辉副部长、文化局代表张丽珊副局长、澳门基金会代表黄棣乐厅长、文化发展基金代表黄蔼苓处长、中联办协调部陶峻处长、中国道敎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中国道敎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张明心道长、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香港蓬瀛仙馆理事长林赤有道长、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余大业主席、香港圆玄学院邓锦雄副主席、澳门天主教教区李斌生主教代表张子健先生、澳门佛教青年总会会长释妙智法师、澳门大学杨兆贵博士、澳门城市大学李静教授及澳门庙宇节日文化促进会各庙宇代表等出席。
中国道敎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致辞表示,道乐是一种宗教艺术形式,表达了道教的核心理念和精神追求。澳门和上海道教音乐都国家级非遗,澳门道乐团和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也是两地道教音乐传承的重要代表,今次两团的联合演出,是两地的道教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成果展示,期望带来一场特别的视听享受。
澳门道教协会吴炳鋕会长表示,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今次与澳门道教协会共同展演道教音乐,是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元素,期望透过是次合作向上海城隍庙道乐团学习,擦出非遗文化的火花。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个因素,包括抢救、保育、传承、宣传、推广,在抢救保育方面,该会在过去十年做了大量工作,澳门道乐团现时中小学生占成员四分之三,透过培训和学习,让他们传承和持续发展本土的道教音乐。未来亦会开展各地交流工作,扩阔学生视野,并继续宣传推广,加深公众认识道教文化。
是次澳沪道乐欣赏会特为大家呈献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和上海道教音乐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澳门八音锣鼓。
澳沪道教科仪音乐欣赏会分两部份,上半场由澳门道教协会法务团、澳门道乐团、澳门少年道乐团表演澳门道教协会法务团、澳门道乐团 澳门少年道乐团呈献多首具本土特色的道乐,包括澳门八音锣鼓之澳门八音锣鼓之《喜满堂》、《八仙赞》唱赞八仙分持各人宝物来赴寿筵,为大家赐福消愆,祝愿福寿绵长的、,音乐总监王忠人副教授缀合澳门正一派火居道场的【过场】曲牌的《曲牌联奏》、国家非遗传承人吴炳鋕咏唱具广东特色的吟诵说唱方式“道场南音”和木鱼的《礼谢》,三位高功及六位小仙童以罡步及手诀配合本曲上谢诸神圣众。特出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具有正一派和全真派经韵音乐混融的《五供养》。运用科仪上罡步及手诀配合,将歌、舞、乐融合一体,呈献观众。今次尓邀请上海城隍庙道乐团联同澳门道乐团共同展演《五供养》。此外,澳门少年八音锣鼓团演奏澳门八音锣鼓之《喜庆欢腾》,该团现时团中敲击乐手及吹管乐手,共20多人,阵容鼎盛,经多年学习和锻练,为大家敲出八音锣鼓传承的鼓乐声。
下半场由上海城隍庙道乐团表演。上海道教音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经过三十多代道士的学习、创造、发展,形成了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从当代上海道教音乐的唱诵和演奏中,可以看到上海道教音乐和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道教音乐的元素。上海道教音乐2007年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该团是次展演曲目包括:人们在大道两旁烧香叩拜,迎候太上老君乘坐青牛缓步入关的生动景象的《紫气东来》。《香偈》选自上海道教科仪《进表》中的薰坛段落中的唱腔,将信徒们的心愿送达天庭,秉告上苍。《玉芙蓉》是高功法师步罡踏斗送表上天时的伴奏音乐。具有明代音乐遗风。《春景融合》表现了人们在春色中的欢乐情绪,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音乐风格。《雀经》是道教庆典和大罗神仙诞辰中的盛况,体现了道教信徒祈求事业成就和消灾延寿的欢乐感情。《迎仙客》是道教科仪法事中祈祥纳福神仙降临的场景,具有感动神灵的作用。是次澳门道乐团团员共同参与展演《迎仙客》,合奏出沪澳道乐交流的玄音道律。
是次道乐欣赏会由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和澳门道教青年协会协办,并获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文化局及澳门文化中心提供场租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