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道教科儀音樂澳滬道樂欣賞會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週年,澳門道教協會及澳門道樂團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 ,下午二時四十五分,假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道教科儀音樂-澳滬道樂欣賞會,作為慶祝雙慶系列活動的序幕。特邀上海城隍廟道樂團來澳與澳門道樂團及澳門少年八音鑼鼓團、澳門道教協會法務團共同演出,呈獻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和上海道教音樂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澳門八音鑼鼓,吸引大批觀眾入場欣賞。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先生、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先生、全國人大代表陳虹女士、中聯辦協調部吳輝副部長、文化局代表張麗珊副局長、澳門基金會代表黃棣樂廳長、文化發展基金代表黃藹苓處長、中聯辦協調部陶峻處長、中國道敎協會副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道長、中國道敎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張明心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香港蓬瀛仙館理事長林赤有道長、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余大業主席、香港圓玄學院鄧錦雄副主席、澳門天主教教區李斌生主教代表張子健先生、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釋妙智法師、澳門大學楊兆貴博士、澳門城市大學李靜教授及澳門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各廟宇代表等出席。
中國道敎協會副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道長致辭表示,道樂是一種宗教藝術形式,表達了道教的核心理念和精神追求。澳門和上海道教音樂都國家級非遺,澳門道樂團和上海城隍廟道樂團也是兩地道教音樂傳承的重要代表,今次兩團的聯合演出,是兩地的道教文化交流,同時也是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成果展示,期望帶來一場特別的視聽享受。
澳門道教協會吳炳鋕會長表示,上海城隍廟道樂團今次與澳門道教協會共同展演道教音樂,是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元素,期望透過是次合作向上海城隍廟道樂團學習,擦出非遺文化的火花。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個因素,包括搶救、保育、傳承、宣傳、推廣,在搶救保育方面,該會在過去十年做了大量工作,澳門道樂團現時中小學生佔成員四分之三,透過培訓和學習,讓他們傳承和持續發展本土的道教音樂。未來亦會開展各地交流工作,擴闊學生視野,並繼續宣傳推廣,加深公眾認識道教文化。
是次澳滬道樂欣賞會特為大家呈獻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和上海道教音樂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澳門八音鑼鼓。
澳滬道教科儀音樂欣賞會分兩部份,上半場由澳門道教協會法務團、澳門道樂團、澳門少年道樂團表演澳門道教協會法務團、澳門道樂團 澳門少年道樂團呈獻多首具本土特色的道樂,包括澳門八音鑼鼓之澳門八音鑼鼓之《喜滿堂》、《八仙讚》唱讚八仙分持各人寶物來赴壽筵,為大家賜福消愆,祝願福壽綿長的、,音樂總監王忠人副教授綴合澳門正一派火居道場的【過場】曲牌的《曲牌聯奏》、國家非遺傳承人吳炳鋕詠唱具廣東特色的吟誦說唱方式「道場南音」和木魚的《禮謝》,三位高功及六位小仙童以罡步及手訣配合本曲上謝諸神聖眾。特出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具有正一派和全真派經韻音樂混融的《五供養》。運用科儀上罡步及手訣配合,將歌、舞、樂融合一體,呈獻觀眾。今次尓邀請上海城隍廟道樂團聯同澳門道樂團共同展演《五供養》。此外,澳門少年八音鑼鼓團演奏澳門八音鑼鼓之《喜慶歡騰》,該團現時團中敲擊樂手及吹管樂手,共20多人,陣容鼎盛,經多年學習和鍛練,為大家敲出八音鑼鼓傳承的鼓樂聲。
下半場由上海城隍廟道樂團表演。上海道教音樂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經過三十多代道士的學習、創造、發展,形成了具有江南地區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豐富道教色彩的音樂。從當代上海道教音樂的唱誦和演奏中,可以看到上海道教音樂和江蘇茅山、江西龍虎山道教音樂的元素。上海道教音樂2007年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該團是次展演曲目包括:人們在大道兩旁燒香叩拜,迎候太上老君乘坐青牛緩步入關的生動景象的《紫氣東來》。《香偈》選自上海道教科儀《進表》中的薰壇段落中的唱腔,將信徒們的心願送達天庭,秉告上蒼。《玉芙蓉》是高功法師步罡踏斗送表上天時的伴奏音樂。具有明代音樂遺風。《春景融合》表現了人們在春色中的歡樂情緒,具有濃厚的江南絲竹音樂風格。《雀經》是道教慶典和大羅神仙誕辰中的盛況,體現了道教信徒祈求事業成就和消災延壽的歡樂感情。《迎仙客》是道教科儀法事中祈祥納福神仙降臨的場景,具有感動神靈的作用。是次澳門道樂團團員共同參與展演《迎仙客》,合奏出滬澳道樂交流的玄音道律。
是次道樂欣賞會由上海市道教協會、上海城隍廟和澳門道教青年協會協辦,並獲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資助,文化局及澳門文化中心提供場租優惠。…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