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澳門道教文化節之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欣賞專場
澳門道教協會主辦的2019澳門道教文化節之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欣賞專場,於2019年11月3日,下午二時半,假崗頂劇院舉行,旨為全面地推廣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名錄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促進道教音樂文化發展,提升公衆對道教音樂的認識。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余君慶,文化局代表梁燕芬,教青局主任盧静等出席。音樂會上,澳門道樂團呈獻多首具本土特色的道樂及新編寫《道德經》歌曲,吸引不少居民及旅客到場欣賞。
「澳門道教科儀音樂」繼2009年5月8日獲澳門特區政府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6月11日更榮獲國家文化部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2012年12月20日吳炳鋕會長亦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兼融了道教正一與全真兩大派系的音樂,這種共融的現象在各地道門中頗為罕見,並已在蓮花寶地上延綿流傳,發展了二百多年,經整理的大大小小道曲共五百多首,數量之多位於各地道教科儀音樂之前列,而且體裁樣式豐富,腔體結構完整,敲擊樂器卓爾不凡,獨樹一幟,地方氣息濃郁,承傳脈絡清晰嚴謹,且恪守傳統。
今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欣賞專場,澳門道樂團將呈獻多首具本土特色的道樂及新編寫《道德經》歌曲,包括澳門八音鑼鼓之《喜滿堂》、《五大慈悲》吊掛、《請將》、《五供養》、《祝香讚》、《蕯祖吊掛》、《迎九皇》、《道德經》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及第四十一章。
在昔日澳門正一派火居道士為漁民舉行酬神及嫁娶等喜慶道場開始時,均演奏廣東喜慶八音鑼鼓,以作閙台,藉此通報附近船家親友道場開始。《喜滿堂》是一首充滿喜慶氣氛的吹打樂,為澳門道教吉祥道場具代表性的閙台耍曲。此曲除了道教傳統曲目外,更融合了廣東粵劇傳統劇目玉皇登殿,六國大封相及點將排場的曲牌,包括:《九轉》、《瑞靄》、《粉蝶兒(文點降脣) 》、《再飲宴引》、《快尾聲》、《小開門》、《剔銀燈》及敲擊樂套路《快水底魚》等。
此外,還選奏《請將》一曲採用具廣東特色吟誦說唱方式的曲目吟誦在中國音樂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是一種吟唱詩詞和韻文的傳統形式,在澳門道教科儀音樂中亦經常採用吟誦說唱方式,亦稱為「道場南音」。《五大慈悲》吊掛、《五供養》及《迎九皇》運用科儀上罡步及手訣配合,將歌、舞、樂融合一體。《薩祖吊掛》具有鮮明的嶺南民歌和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鹹水歌韻。
《道德經》是我國一部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及軍事學的不朽巨著,真提出的和諧理念和精神境界,是構建和諧及小康社會尤為重要。今次特邀柯軻小姐演唱《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及2019《道德經》中學生校際歌唱比賽亞軍–高美士中葡中學詠唱團同台分別獻唱得獎樂曲王忠人教授新作品–《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和第三十八章。
 … 詳細內容......